点起句子网 句子大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100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100句】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一个望字,引出友人所往之地的处境,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和对友人此去的担忧。

2、那讲到这里谁能来尝试一下这首诗的朗诵?试着体会一下这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3、答:“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

4、yǔ jūn lí bié yì ,tóng shì huàn yóu rén 。

5、八年级生物课程知识精讲

6、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7、八年级数学课程知识精讲

8、原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白话译文: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9、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劝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10、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11、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乐观胸怀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2、①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

13、(1)怎样理解“同是宦游人”?

14、那么王勃是否在与朋友惜别之时也有如此的叮咛嘱咐呢?我们一起来看诗歌的颔联。

15、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意思是都是离家做官漂泊在外的人,你的感伤,我也能理解。

1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抑扬顿挫,壮阔谨严,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该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如果您觉得正确或者采纳的话,麻烦给我好评哦,谢谢。

17、那么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离别呢?我们来看下一句。

18、老师就读到这里,下面,我每组找一名同学,来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朗读。

19、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 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 《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情调又积极、乐观,能给人以鼓舞力量。因而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中的“相知无远近,尚为邻”,高适《别董大》中的“莫愁前途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都从此脱胎。

20、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

1、(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该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何特点?从哪句话可理解到作者这种感情?答: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它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告诉人们:真正的友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诗人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诗人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还概括出了人们共同的普遍的感受。

3、译文不要在分别的道口,像普通青年男女一样,哭得泪水沾湿手巾。

4、大家知道这么多送别诗,那么谁能来说一说,这些送别诗在情感上有没有一些共同点呢?

5、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6、“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7、解题思路:文本意思→常见送别诗感情基调→本诗感情基调;诗人人生态度(主题)。

8、三秦:项羽推翻秦朝后把陕西关中分封给三个秦朝降将,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

9、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10、与友互勉、超越时空、乐观豁达,广阔胸怀,远大抱负,使真挚的友情得到升华。境界开阔,气势雄浑,道出了朋友之间的感情真谛,不求朝夕相处,只求心心相印

11、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送别诗都如此的凄凉哀婉缠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来体会一种别样的送别情怀。(板书题目作者)

12、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13、比邻:并邻,近邻。

14、从文学史的角度欣赏这首诗,不难感到它有一股新鲜的气息。唐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高峰,而初唐又是这个个强盛王朝的开端。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评价过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首诗是杜甫针对当时社会一些人没有真正懂得诗歌内涵而轻易讥笑、讽刺“初唐四杰”的文人而做的反讽诗,这首诗的意思是,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但是等这些讥笑他们的人都化为灰土之后,而“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

15、wú wéi zài qí lù ,ér nǚ gòng zhān jīn 。

16、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17、少府:官名。之:到、往。

18、“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19、同学们,这是唐代大诗人王勃的一首送别诗,在诗中他表现出了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勉励,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成为千古经典。请大家朗读、背诵这篇作品。

20、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唐朝初年的诗人。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和赏析

1、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2、一天,王勃的朋友杜少府就要离开长安,到很远的四川去做官了。两位朋友即将远隔万水千山,诗人一路送行友人到城外,离别之际,写下了这首诗送给他。

3、(3)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

5、(读)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板书:首联)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翻译: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3)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8、táng dài:wáng bó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原文为:

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2、和你离别我心中怀着无限的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官场中沉浮的人。

1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中“辅”字和“望”字的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基本解释:辅:护卫。望:遥望,远望。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无为:不要仿。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赏析: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

14、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

15、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

16、(注释)之任蜀川:到蜀地去上任。城阙:城墙与宫阙,这里指长安。辅:拱卫。三秦: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风烟:风尘烟雾,指极目远望时所见到的景象。五津:即白华津、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以五津泛指蜀川。津:渡口。宦游:出外做官。比邻:近邻。古时五家相连为比。无为:不要。歧路:岔路。沾巾:泪水沾湿手巾。

17、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18、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州。宦游:出外做官。

19、天下之大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居住在旁边的邻居一样。

20、·诗句意思是,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彼此)像邻居一样。

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译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

2、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3、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地点及友人要去的地方。

4、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5、指的是你我都是出外做官的人。(板书:同宦游)

6、(2)那么作者认为出外做官的人应该如何面对离别?为什么?

7、chéng què fǔ sān qín ,fēng yān wàng wǔ jīn 。

8、“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9、杜少府是王勃的好友,姓名不详。少府,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此时,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蜀州去上任,王勃设宴为他送行,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10、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11、他自幼聪敏,六岁能文,被赞为“神童”,长大后才思泉涌,妙笔生花,尤其擅长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名垂千古。

12、下面同学们就动脑思考一下,在我们背诵过的诗词中,哪些是讲述离愁别绪的。

13、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14、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1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于王勃在长安时期。“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16、那么我们来看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很,这首诗的首联对仗,但是颔联却并不对仗,所以,这是初唐时期律诗尚未定型的产物,后人评论这首诗歌时,把它称为唐朝律诗的开山祖,可见,它在律诗的形成和发展上所具有的开创性作用。现在,我们就来一起领略一下这首诗的艺术魅力。

17、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抱负.

18、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19、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首诗,从结构形式上来看,这首诗属于什么诗呢?

20、这是一首赠别友人的诗。上路的杜少府显然是郁郁不得志的。从城阙巍峨、畿辅广阔的京都长安,离别亲友,独自去往风烟迷茫、路途遥远的蜀川,此情此景自是难堪的。诗的发端,不但点明地点,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风烟”,写五津僻远,难以望见,也隐含仕途前程,渺不可知。关切之情,在“望”中流露。四句推进一层说,你此去固然如飘泊的孤舟,我也是多年沉浮于宦海的人;彼此分手,我何尝不同样黯然呢!以同情为安慰,已暗用“知己”二字。然后转折出天涯如比邻的情怀。以临别不儿女态为结,格调极高,使友人的精神也为之振作。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

1、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唐代诗人。

2、③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3、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的旷达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4、(4)本诗中能体现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的一联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赏析

6、首联对仗工整,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别离意”紧承首联,妙在欲吐还吞。“别离意”究意如何,不愿明说,故改口用“同是宦游人”来宽慰和鼓励对方:你和我既然同样是出门作官、想干一番事业的人,那就免不了各奔前程,哪能没有分别呢?

7、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8、(主题)本诗是首送别诗,全诗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惜别、留恋和慰勉之情,体现了作者高远的志趣、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10、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11、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宕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诗人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12、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13、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板书:若比邻)

14、译文跟您分别时依依情深,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15、八年级地理课程知识精讲

16、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17、长安:庄严壮丽的长安宫城,被地势险要的“三秦”环护着,气象宏伟。(辅)

18、曾游览南昌有名的胜地滕王阁,写下了震撼古今的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

19、今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汉帝国在今崇州市置江原县,这是崇州设县的开端。晋代改汉原郡,又改晋原郡。唐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改置蜀州,领晋原、唐隆、青城、新津四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当中的蜀州,有人认为,确指蜀州(崇州),也有人认为,泛指四川某州,或者某县。

20、对《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错误的项是:(B)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点起句子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anqi315.com/juzi/1421.html